家长炮轰《中国奇谭》吓哭孩子?网友一致回怼!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也说了

时间 • 2025-11-06 23:15:37
孩子
中国

新年伊始

国产动画《中国奇谭》火了

仅开播三集就有超6265万的播放量

豆瓣上约9万人打出9.5的高分

网友用“封神”、“惊艳”

来形容这部动画片

在收获全网好评的同时

一条质疑该片的网帖

却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

其内容直指《中国奇谭》

“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后,#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话题

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并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这名家长的“炮轰”

大部分网友并不买账

“孩子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

家长可以引导其

理解里面最终的积极意义”

“没有人强制你给孩子看

如果不适合可以不看

信息时代内容与用户本身

就是互相选择的”

惊艳了市场的《中国奇谭》

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中国奇谭》于2023年元旦开播,其内容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

围绕“奇谭”两字做文章,《中国奇谭》囊括了手绘、三维、剪纸、定格等不同的动画技法,且涵盖了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的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

对于此番《中国奇谭》引发的赞誉,业内外观点相对一致。

一方面,从目前已播作品来看,不同的故事虽然风格迥异,但均制作精良,达到了二维动画颇高的审美水准,很好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

另一方面,片中各故事剧情和人物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较为饱满,摆脱了好莱坞式动画或者日本动漫的影响,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的情感期待。

动画片是不是专给小孩看的?

回到前面那位“家长”的质疑,开篇即认为“动画片一般应该是给儿童看的”,但自己的孩子看《中国奇谭》第一集就吓哭了,第二集更是开场不到一分钟就吓哭了,“绝对的童年阴影”,并庆幸自己的童年“有那么多优秀健康的动画片”。老实说,这则留言的确代表了部分家长的心声。

但更多的家长却认为,“动画片不是未成年人的专利,更不是家长管理孩子的工具”。今年41岁的金融工作者胡巍是一名资深动漫爱好者,经常与9岁的女儿一起观看动漫,他说:“我想我看动漫的感受和她的感受是不同的,但不妨碍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胡巍问了女儿看这部动画的感受,“熊教头好笨”“好怕小猪妖死了”,在他看来这是孩子与角色的朴素共情。“一部动画片,只要孩子有感悟,我觉得就是收获。”

胡巍坦言,他在呵护孩子的想象力与现实安全之间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我得告诉孩子为什么她不能靠竹蜻蜓飞起来”。

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也应为创作者松绑

《中国奇谭》在网络上引发的争议,也在上海两会上被代表委员们所关注。

在市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协调辅导处处长葛菁看来,放任不管和过度防护都不可取,“我们看似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真空无菌的精神世界,实则最终可能培养出的是巨婴。”葛菁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城市精神品格的传承者。我们既要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要为创作者松绑。”

在动画片没有内容分级的大背景下,葛菁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希望明确内容管理的责任主体,扫黄打非之外,能不能请地方的具体单位牵头,“如果涉及部门比较多,很多事情很难落地。”

第二,针对有争议的未成年人文化产品,是否可以开展必要的听政审议阶段。

第三,希望有一些第三方的非盈利机构介入,做相应的阅读提示。

《中国奇谭》的出品方之一,市人大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介绍:“《中国奇谭》内涵丰富,形象多元,文化底蕴与创新表达兼具。这是美影厂采用了艺术短片集的形式,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动画导演,给予了大家自由的创作空间,在互相讨论甚至互相竞争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据了解,《中国奇谭》不仅仅是线上火爆,在线下也创造了“爆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天猫官方旗舰店上架的两款《中国奇谭》正版周边,在一周之内全部售罄。

经过市场的检验,观众的喜爱为《中国奇谭》的开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王健儿说:“上影将加快迈出大IP开发的第二步——为《中国奇谭》组建独立的IP开发运营公司,加速探索内容创作+IP开发的路径,把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呈现给青年、呈现给世界。”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我们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动画收获了超级多的好评,应该是我们平台上口碑最好的动画之一。”陈睿建议,政府可以多鼓励上海的文化企业持续挖掘本地元素、向外传播。“百年前中国动画发源于上海,今天让上海动画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上影集团、澎湃新闻、文汇报、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