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一:生命有限,音乐永恒
据日媒报道,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于3月28日去世,享年71岁。
三年前,在我国优秀的音乐人张有待、戈非牵线搭桥下,远在美国纽约的坂本龙一曾接受了红星新闻的独家专访,这也是他这些年首度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当时他曾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在中国演奏”。
如今斯人已逝。人生如朝露,但艺术千秋。我们节选当时的文章,以表对大师的纪念。
坂本龙一
花白的头发下,坂本龙一削去了年轻时的忧郁俊俏,流露出的是老派知识分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这位在日本乐坛神一样的存在,在采访中一直保持真诚和谦卑。
他对声音非常痴迷,在路上,他会用金属棒敲击栏杆、路灯柱,他侧耳倾听各种清脆的声音。
他喜欢的作家是上个世纪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追求融合和中立。在公众与个人、东方与西方的立场上,他总是站在中间。包括对于音乐的态度,无论电子还是摇滚、民谣,他都站在中间。
几年前身患癌症,他认为生命是有限的,而音乐是永恒的
坂本龙一对于大众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那些电影:著名导演贝托鲁奇拍摄的《末代皇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拿到奥斯卡的《荒野猎人》,还有《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遮蔽的天空》,这些电影中的配乐都出自于坂本龙一。
其实,坂本龙一的成就不仅限于电影,更早的时候,他是一名优秀的独立音乐人。1978年,坂本龙一以黄色魔术乐团(YellowMagicOrchestra,简称“YMO”)成员出道,比他首次触电大银幕早了5年。与高桥幸宏、细野晴臣组成的YMO,被称为日本电子音乐的先驱。当时高桥听说坂本是东京艺术大学作曲系研究生毕业的,便半开玩笑地问道,你学历这么高,将来会当教授吧?这个玩笑,在YMO组成后被频频提及,“教授”最后成了坂本龙一的外号。
青年时的坂本龙一
YMO
在YMO解散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曲、日本职业足球联赛主题曲,也都出自坂本龙一之手。当然还有每次都风格大变的个人专辑,民族、波萨诺瓦、流行、极简等类型他也都尝试过。
而让坂本龙一做出人生中很重要改变的,则来自于疾病。2014年,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后,坂本龙一一度想过放弃治疗,但许多需要用音乐交代的事情还未完成。于是,他停止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计划,谢绝访客,开始了把孤独的治疗时光。每天早晨,他吞下十几种不同形状的药片,对着镜子反反复复刷牙,随时需要保证口腔的卫生,事实上,他后面的牙齿可能已经死掉了。
对于生命,他谈到,生命从生到死这个循环是有限的,而音乐是永恒的,是全人类的。他一生都在追寻自由,不愿被大众围观,当他创作的那些熟悉的旋律流淌在耳边,便是他内心对自由的写照。而坂本龙一从不认为音乐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他把自己比作一座系小岛,而音乐则是大海。
用音乐叙述更广袤的故事,在中国拍《末代皇帝》的记忆让他印象深刻
劫后余生后,坂本龙一更多的是在用音乐叙述更广袤世界的故事。在2017年康复后的新专辑《Async》中,会发现所有的曲子和想法全都变了,这张特殊的专辑围绕着生与死的命题展开。NHK电视台采访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燃烧至尽?他回答:“确实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不对自己说谎,想做真实的音乐,真实地活下去,还有不忘记看每天的月亮。”
的确,坂本龙一曲子的本质是人,一个人改变了,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他曾说二十岁时候是二十岁的音乐,六十岁时候是六十岁的音乐,那么八十岁呢?他自己也在期待八十岁时候的音乐到来的那一天。
坂本龙一也无时无刻不在对现实世界与人类社会保持关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事件,让坂本龙一深受触动。灾害发生后,他招募受灾地区的孩子,组建了一支东北青少年管弦乐团,亲自教授,带领他们感受音乐世界。他谦逊地坚持不以治愈为目的去创作音乐,但演出后观众发出的感慨——“听完你的音乐终于能睡着了”,让他格外感动;2015年,他授权姐妹合唱组改编了自己的《Undercooled》,重新填词为《弥勒世果报》,用冲绳方言演唱着感谢冲绳美好环境,并呼吁远离战争……
1980年代,在中国拍《末代皇帝》的记忆,还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本来贝托鲁奇导演是让他以演员的身份参与拍摄工作,没想到他后来竟然帮助《末代皇帝》制作配乐。也是在那个时候,坂本开始接触中国乐器,用了两周的时间写曲子,其中就包括这首由西方乐器小提琴主奏,与二胡、古筝、琵琶等中国乐器完美结合的《WhereisArmo》,横扫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和金球奖。
他说,自己很幸运,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中国,看到华美无比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独自去商场和餐厅人流多的地方,在其中感受到中国人的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实习生易婧雯编辑李学莉苏静图据受访者微博及网络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