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率已达52.65%

时间 • 2025-11-09 13:07:48
重要
国际
湿地

为迎接第26个“世界湿地日”,近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1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根据上述白皮书内容,截至目前,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总体水质在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进一步提高,分布有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

▲江西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刘伟摄图据国家林草局

湿地总体水质进一步改善

自然补水不足等问题得到缓解

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

白皮书显示,我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其中内地63处、香港1处。2020年,内地63处国际重要湿地面积比2019年有所增长,总面积现达372.75万公顷。

白皮书中提到,内地国际重要湿地总体水质进一步改善。其中,53处获取地表水水质数据的湿地中,Ⅱ类水比重最大,占30.19%;7处获取海水水质数据的湿地中,一类3处,二类4处。

白皮书还指出,针对9处湿地自然补水不足等问题,我国采取了人工补水措施,其中内蒙古达赉湖湿地补水达18.39亿立方米,引水保证率提高到70%。

加入《湿地公约》30年

我国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

据悉,《湿地公约》缔结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旨在通过构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网络,推动各缔约方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到,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众多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达52.65%,还颁布和制定了《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同时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改善湿地生态,使得许多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

国家林草局:

逐步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

下一步将如何开展湿地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国际重要湿地监管,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控,提升湿地管理能力,逐步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珍爱湿地的良好氛围。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实习生何宇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