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26丨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是比GDP增长更实际的感受

时间 • 2025-10-28 12:35:01
民众
老百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设身处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的事让老百姓满意,还要接受老百姓评判

“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这一番接地气的话,道出了实情,也说出了民众的心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那一串串与GDP有关的数据,显得有点抽象,不够生动;有时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够亲切,有时离自己有点远。

因此,相比GDP增长了多少,大家当然更在乎身边的具体事。比如,看病是不是不再难、不再贵了?钱袋子怎么才能鼓鼓囊囊的?孩子能不能在家门口上学?空气质量还有没有提升空间?一定程度上说,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具体的事比GDP增长了多少重要得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GDP增长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没什么感觉,但如果孩子上不了学,老人看不上病,感觉一定不会太好。

↑市民在公园里打乒乓球,享受多彩生活。图据视觉中国

大家更在乎的是身边具体事,也向各地各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并且要见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留心观察可发现,各地在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爱列出新一年要办的实事清单。而从实际反馈看,只要办成了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就没有不叫好的。比如,有些居民家门口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对此,把路修好,就能“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需要提及的是,围绕民众身边具体事开展工作,办成了实事,也提升了民众的满意度,但这不是终点。去年3月,中央要求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为民造福中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这也说明办实事要常态化。

经过长期发展,民生领域的很多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不再满足于有,还追求好。换言之,解决了有没有的难题以后,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难题。为此,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多一些同理心和责任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设身处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的事让老百姓满意,还要接受老百姓评判。事实证明,政府工作只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只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能提升民众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这是民众的“刚需”。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彰显发展的实质意义,并凝心聚力,为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秦川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