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名在韩志愿军英烈遗骸归国安葬 90岁四川抗美援朝老兵:71年后,我的战友们终于回国了
据央视新闻消息,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韩志愿军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就在昨日(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
▲仪式现场。图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志愿军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参加仪式的人们肃穆站立,缅怀英烈。
上午10时,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被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致毁容
随着《思念曲》响起,礼兵们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棺椁,默默送别英雄。
仪式进行的同时,一位曾参加抗美援朝4次战役的老兵涂伯毅,正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内收看相关节目。“一晃71年过去了,我的战友们终于回国了。”90岁的涂伯毅向红星新闻记者感叹。
▲9月2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上覆盖国旗。图据新华社
1931年12月3日,涂伯毅出生在重庆市云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时,他在课桌上看到一本共产党的宣传册子,自此,共产主义的“火种”在涂伯毅心中扎根。
1949年,因为中学关门,原本想继续念书的涂伯毅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街上的解放军并决定加入他们。不到一年的时间,朝鲜战役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涂伯毅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共历时两年零九个月。
这期间,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经历了九死一生。
1951年2月14日,涂伯毅和战友埋伏在文福里的山坡中,敌机在他们头顶来回盘旋。当日下午3时许,飞机投下一枚炸弹,涂伯毅以为是一枚重型炸弹,为避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伤内脏,他用手指、脚趾紧抠地面,匍匐在地上。但是,没有轰炸声,只听到“噗”的一声,原来那是一颗凝固汽油弹。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血战上甘岭”的场景再现。图据央视新闻
那一瞬间,山坡变成了火海,到处硝烟弥漫。火势越烧越旺,草木甚至石头都在燃烧,涂伯毅身上的衣服全被点燃,整个人成了一颗大火球。生死关头,涂伯毅隐约记得左边是悬崖,便向右边冲去,出了火海后他看到不远处仿佛有一个石洞,便冲了进去,扑灭身上的火焰,这时他才感觉到全身火辣辣得痛。
此后,他经受着全身大面积烧伤、面部严重毁容、双手手指不能屈伸的巨大痛苦。植皮、整形等十多次大手术,他靠革命军人的顽强意志力强撑了下来。
随后他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通过阅读书籍、参加残疾军人课余演出队等获得启迪,重拾生活的勇气。他加入了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前往多所学校讲述抗美援朝经历,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已建立完毕
已有10位“无名”烈士找到亲属
回望岁月,涂伯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让他更加懂得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成国家的使命是军人的本色。“保卫祖国的领土、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是作为军人的职责,全心全意把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服务,再将这样的精神延续下去、发扬光大,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牺牲烈士为197653名。图据央视新闻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英烈终于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深受感动,对战友的家属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
9月3日,涂伯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几日他一直在关注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我们活下来了,他们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成千上万的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深受鼓舞和教育,我也希望回国的战友们能尽快找到他们的家人和后代。”
▲9月3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地宫。图据新华社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中韩两国政府的协议,韩国政府从2014年起,每年向中国移交由韩国方面发掘、整理并鉴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韩方已向中方连续七年移交共716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第八次交接。2014年以来,在归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中,通过DNA比对技术,已经帮助10位志愿军烈士找到了亲人。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副主任田科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更多志愿军烈士找到亲人,首先要对第八批归国的109位烈士遗骸提取DNA检材,之后对DNA检材进行处理,提取出DNA信息,把它们录入已经建立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信息库。之后梳理烈士遗物信息,寻找烈士身份信息。“同时要梳理第八批遗骸发掘地相关信息,通过发掘地寻找当年当地的志愿军烈士名单,通过名单进一步寻找烈士家属,找到烈士家属相关信息之后,开展DNA采集工作,为烈士鉴定工作创造条件。”
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
编辑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