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式现代化①|专访中央党校张占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实现“N个现代化”

时间 • 2025-11-09 13:47:31
中国
现代化
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还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为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日起,红星新闻推出“我看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高端访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关键词去探索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密码”。

第一期访谈,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他对“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伟大复兴的关系”“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等议题做出深刻见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

01

强调共同富裕和公平

红星新闻: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张占斌:现代化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文明发展所追求的方向。正因为大家都追求现代化,它必然有好的东西值得追求。所以不管西方还是我们中国,搞现代化得按照大家都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律来展开。比如,要搞现代化,就得搞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这些都是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经历的事情,它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道理。我们中国共产党也要遵循,也要把这些经验为我们所用,不闭门造车,通过开放来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普遍性、一般性的方面。

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确实有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它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第一个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别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干什么?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核心要义。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另外也讲到了现代化的实质。这些都有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这就叫特殊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要遵循普遍性规律,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把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红星新闻: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这是现代化的普遍追求,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价值追求?

张占斌:从理论上讲,西方国家也讲人权,讲公平,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做不到,他们把公平问题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原因就是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深刻的矛盾。资本是逐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资本说了算。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强势的资本和大资本垄断说了算,这影响着整个国家。所以,西方国家往往贫富差距明显

当然由于西方国家生产力发展得很快、水平很高,总体上经济确实比我们要好一些,但是它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一般老百姓和有钱人比,社会差距非常大,两极分化也非常严重,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强调共同富裕和公平?因为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讲的东西。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想追求公平,追求共同富裕,所以党的二十大把公平与共同富裕看得很重,也是体现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表明了我们现代化也要向这个目标迈进。

强国本身就是要体现出政治上的公平民主,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它也是一个追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追求公平的发展的现代化。这个道理做起来也要跟发展阶段相联系。比如,早期我们国家还很穷的时候,一开始发展生产力很重要,我们还不敢说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能提出有限的目标,比如四个现代化。后来逐渐发展,可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就对公平的公共服务有了更多看待。早期不是共同富裕的问题,而是怎么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邓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讲到了共同富裕。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一定能力讲这个事了,所以要更好地把这个精神讲出来,这才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02

“不是四个现代化而是N个现代化”

红星新闻:二十大报告提到,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国家追求的现代化的概念有没有变化?过去提到的现代化与现在提出的现代化核心有何不同?

张占斌: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最早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就是工业化。因为过去都是农业国家,后来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厉害,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一两百年创造了整个人类几千年没有的生产力,创造了工业革命的神话,所以一开始都要追求工业化。

实际上,现代化是从工业化起步的,后来觉得光叫工业化,可能不足以表达人类社会的变迁。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和信息化的关系,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人们觉得工业化这个概念不够用了,所以才发明了现代化这个词。现代化这个词就包括了这些内容,人们的认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共产党进京之前,就讲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也是想追求现代化,后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再后来四个现代化的内涵也有了变化。这都说明,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追求现代化要干的事也在变化,现代化的构成也有变化。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是四个现代化而是“N个现代化”,方方面面都得好才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军队国防等都是跟现代化有关系。

03

为其他国家追求现代化提供借鉴

红星新闻: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多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这么大规模人口迈进现代化,会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

张占斌:一个是改写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奇迹,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历史的贡献。另外一个就是,它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也为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智慧。其他国家不一定完全照搬我们,至少我们有些经验对他们有用。

同时,我们的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有贡献的,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学说更加丰富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21世纪,它对整个东方国家崛起、改变世界格局也起到了变化。

红星新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是什么?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就盯着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往前走一步就离伟大复兴更进一步。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路径,也是目标,也是方向。

04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红星新闻: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会不会设置具体的指标?

张占斌:有的方面应该有指标,有的方面不好量化,比如经济方面,有些需要有一定指标,但指标目前很难有一个统一。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对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标准,但这个标准也不是全世界都接受的。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些方面是需要指标的,比如人均GDP、城市化率、人均预期寿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等,但是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指标很难。联合国也没有一个全世界认可的现代化的标准。虽然还没有标准,但是我们明白现代化的轮廓,知道什么是好的,我们逐步去追求,这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红星新闻:为什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张占斌: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高质量发展,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必须让全党各级干部、人民群众牢记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这些年坚持“四个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发展起来了才有能力和水平,所以到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能发展就不要阻挡,而且要尽可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有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基础,有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强国才有保障,其他方面才能建设得更好。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实习生程祎晨北京报道

责编邓旆光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