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级分类救治感染者?国家卫健委: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高龄感染者也建议居家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同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中提出,要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解释了这一条的规定以及工作进展。
据介绍,为了高效统筹医疗资源,全力做好新冠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工作,特别是保障重症和重症风险比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国家卫健委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新冠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国家卫健委也同步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工作,为建立科学有序的就医安排提供支撑,更好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郭燕红表示,首先是轻症、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以居家自我照护。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也可以居家治疗。高龄、行动不便的感染者,也建议居家。国家卫健委要求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进行线上服务,同时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不再转出进行集中救治。
第二,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仍然由定点医院收治,保证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国家卫健委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同时加强定点医院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能力。
第三,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的患者,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就诊,过程当中发现是新冠阳性感染者。这些患者有的基础性疾病比较严重,国家卫健委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做好准备,因为这类患者的疾病要按照专科疾病救治,才能最大化地让患者的健康受益。所以,要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优化诊疗流程,同时设立缓冲区域,以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救治效果。
郭燕红介绍,为了保证这些医疗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对健康风险比较高的特殊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和健康监测,同时完善基层首诊和有序转诊的机制。为了统筹做好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工作和群众日常看病就医的医疗服务保障,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的建设和准备力度,加强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和综合医院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的准备。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救治设备和药物,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和效果。同时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措施,完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吴阳实习生程祎晨北京报道
编辑余冬梅实习编辑罗宇婷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