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无证上岗、健身房乱收费……成都市体育局出标准整治乱象

时间 • 2025-10-27 18:28:56
体育
成都市
协会
健身

随着春天的到来,健身市场也逐渐回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各种健身类APP、健身机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健身机构“跑路”、健身教练无证上岗、乱收费等问题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如何治理这些问题也成为各地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3月15日,成都市体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成都市体育局关于促进成都市体育健身服务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以及成都市排球运动协会、成都市健美健美操协会、成都市篮球协会、成都市乒乓球运动协会、成都市棋类运动协会、成都市桥牌运动协会、成都市射击射箭协会、成都市体操运动协会、成都市体育舞蹈协会、成都市跆拳道协会、成都市田径协会、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成都市游泳运动协会、成都市羽毛球协会、成都市足球运动协会等15个单项运动协会关于开展运动项目健身服务指导标准。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博摄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以来,体育健身服务产业迎来了一次发展良机。随着人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社会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因为缺乏主体引导和行业规范,部分机构在市场大环境中存在无序发展、低水平竞争甚至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体育健身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难以满足市民科学健身和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引导其健康发展。

今天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成都市体育健身服务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共分四章十二条,主要明确了体育健身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主体及各自的工作职责、监管形式,对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开展经营活动所需具备的资格条件、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从业人员管理、场地设置条件、招生宣传等事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指导意见中提到,“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行业标准从事经营活动、高度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加强风险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投入,鼓励积极加入单项运动协会、自觉接受体育行政部门,市体育局总会及单项运动协会监督。”此外,指导意见中还明确,“体育健身服务机构中提供健身指导、运动照护与训练等服务的专业从业人员依据相关规定需要取得体育、人社等行政部门或相关运动协会颁发的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等相关从业资格的,应当符合要求。”在收费方面,指导意见中也明确,“体育健身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不得收取任何未予公示的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服务对象摊派费用或强行集资,对于未完成的服务课程,有关退费事宜应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在市民和体育服务行业内引发了高度关注。成都市青羊区学生体育艺术协会秘书长、成都艺佳舞蹈艺术(连锁)学校张华总校长坦言,“《指导意见》和《服务指导标准》的发布,将对社会体育服务机构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首先,指导意见加强了对社会体育服务机构的监管,做到了有规可循;其次,其中对于社会体育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价格体系、从业人员等内容都予以了一定的要求,极大的促进了体育健身服务行业市场的有序发展,调动健身服务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协会提出的指导标准对我们社会体育服务机构开展体育健身服务前期的场地设施、章程制度建设、师资选择等提供了参照标准,并结合星级评定,水平评价,为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标尺,为社会体育服务机构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在成果体现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此次意见及指导标准的出台是加强体育市场治理,培育良性竞争、公平有序的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必然要求。在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体规字)〔2020〕2号)基础上,成都市体育局通过广泛征求全市各体育运动协会、市级相关部门以及部分社会体育健身服务机构的意见建议,借鉴国内其他城市体育市场治理的先进经验,通过设置指导标准,以“行政指导+行业规范”推动体育健身行业走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良性发展道路,从而激活庞大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由于目前国内同级城市还未有类似规范,因此成都发布该指导意见和行业服务指导标准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首创意义,填补了成都在规范指导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发展方面的空白。

意见及指导标准的出台是提高体育健身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民生需要。随着体育行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协会脱钩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不断壮大正成为一个蓬勃向前的发展趋势。指导意见赋予了体育运动协会进行行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职责,为协会发展赋能;指导标准为社会体育组织开展服务提供了规矩和准绳,为机构发展增信;健身服务机构在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会员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加强行业约束,有助于形成自我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市场格局,有利于培育本土的“明星服务品牌”和体育健身行业的龙头企业,助力成都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李博

编辑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